礦洞尋“寶”,藏在石頭裏的生命 拍者 3.2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湖南法官遇害嫌疑人向某:曾身陷勞動糾紛案,被指性格偏執 在多名受訪者眼中,向某個性偏執、在與人交往方面存在障礙。公司組織架構調整時,“各部門領導選人都不選她,越來越被邊緣化。” [全文] 沸點 3.8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為何説奉俊昊的《寄生蟲》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 導語:很多人曾將《寄生蟲》理解成一個控訴階層分化的電影,但其實不然。韓國影評人李東振認為,奉俊昊的《寄生蟲》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 [全文] 書託邦 2.5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調查|社區團購曝品控隱憂:599元買阿瑪尼手錶,難驗真身 生鮮商品只是巨頭們打響的第一槍,伴隨高歌猛進,商品質量和品控問題成了隱憂。 [全文] 獨角鯨科技 4.7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奧數杯賽“歸來”:競賽變“研學”,答題成“闖關” “奧數”改名“思維訓練”,答題變身為“闖關”,競賽活動包裝為“研學營”、“冬令營”等。 [全文] 教育24小時 8.2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當大學變成公司,高校教師也難逃“學術KPI” 高校教師,曾經是令人豔羨的職業,隨着大學制度改革,採用“非升即走在此等環境中,青年教師倍感壓力。而這也不單是國內獨有的現象。在終身... [全文] 書託邦 4.3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京華物語㊲丨過去老北京的服務業,都有哪些行當兒? 上一期京華物語,説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北京,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老傳統和老行當也司空見慣——新舊交織,東西混雜,或許... [全文] 書託邦 5.1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現實生活中的“拆彈專家”:一旦錯了就是粉身碎骨 一腳在人間,一腳在地獄,排爆手在與死神正面較量。這是一份容錯率為0的職業,代價是生命。 [全文] 沸點 7.1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紀念|沈昌文:我懺悔我的“不美” 著名出版家、作家沈昌文於今天凌晨逝世,享年90歲。2013年,新京報記者專訪了這位時年82歲的文化老人,同他聊起了生活中的點滴和快樂的源泉... [全文] 壹訪談 7.0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我快沒時間了!""我沒空!":我們的時間是如何加速的? 並不平凡的2020年已經結束。2021年已經到來。在本年第一期,我們一道進入“時間”範疇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時間為什麼不夠用,睡夢中又如何知... [全文] 書評週刊 5.1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142座墓碑,15年“尋親記” 在後來的十五年裏,餘發海為了探尋墓碑背後的祕密,寄出了100餘封“查無此人”的信件,獨自走了幾萬公里的“長征路”,為墓碑的烈士們帶回了67... [全文] 剝洋葱 9.6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致敬110!你好,中國人民警察節 現場 6.1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金星與她的舞團元老:青春與信任互相交付 1月8日至17日,2021金星舞蹈團演出周《4G up 舞G》在上海舞蹈中心實驗劇場上演。此次演出分為《我》《與5入座》《廣角鏡》以及《進行時》四... [全文] 愛劇場 6.3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一戰後所形成的國際秩序,如何促使歐洲走向二戰? 英國曆史學家亞歷山大·沃森在《鐵壁之圍》中,首次以一戰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的視角重新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沃森認為,一戰後所形成的國... [全文] 書託邦 6.1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冰川哥”失聯18日,搜尋遇阻暫中止 “冰川哥”消失在冰川中。1月6日,救援隊陸續撤離事發冰川,救援隊員稱,根據現場情況,只能等夏季冰層融化後才有望進一步找尋。 [全文] 剝洋葱 7.8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曹禺之女萬方:我遺傳了父親對生活的敏感 2020年是曹禺誕辰110週年,曹禺的女兒,劇作家萬方女士出版了籌備十餘年的長篇非虛構作品《你和我》。《你和我》向讀者們展現了曹禺和第二... [全文] 壹訪談 5.7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藝術恐怖分子”班克斯:過去一年,他如何用塗鴉迴應當下? 如今最受歡迎的英國藝術家是從街頭闖到當代藝術金字塔尖的街頭藝術家班克斯。他在全世界留下抨擊、諷刺時事的塗鴉,卻始終身份不明。而過... [全文] 新視界 7.3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李思思:有凡爾賽的幸運,也有獨自承受的焦慮丨人物 在李思思看來,當外界認定一個人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台階都在上行的時候,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結果,沒看到選擇前的焦慮和選擇後的付出與代... [全文] 全明星 8.9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羅永浩:做直播後每天能睡七八個小時,在錘科時不敢想丨人物 羅永浩形容,他的直播大致相當於在一線城市,一個不錯的商場裏的中島擺一些東西做促銷,雖然是在吸引你買東西,但是你不會感覺售貨員説的話... [全文] 全明星 10.1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過勞”,是我們的宿命嗎? 在元旦節後第一個工作日,一則網傳“某廠23歲員工加班後猝死”的消息刷屏社交媒體。“過勞”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底色。楊河清是國內最早研究過... [全文] 壹訪談 9.8萬 +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12345678 下一頁 最熱 1 南京涉嫌殺害女友男子素描:身強體壯,神祕而“不靠譜” 359.3萬 2 【遞四方a集運倉】專訪陶勇:放棄過去那種生活,開啓人生下半場 117.4萬 3 調查|明星帶貨的旋風與漩渦:20萬坑位費 銷售額8千 99.4萬 4 起底環保酵素:疫情期間用其消毒或將形成病菌培養基 94.5萬 5 失控的野味 91.2萬 6 獨家專訪王曉麟和史蒂夫·賽麟迴應舉報、融資及龐青年等 80.0萬 7 招聘網站裏的情色陷阱:招助理實為“拉皮條” 78.6萬 8 兒童色情網站調查:八百餘萬註冊會員,服務器隱藏境外 75.7萬 9 武漢敲鑼救母女子痊癒歸家:垂死掙扎時有人扔來了救生圈 71.4萬 10 印度經濟清零式崩盤:“莫迪經濟學”玩不下去了 59.8萬 最新 眾多未來——2020新京報年度閲讀推薦 8小時前 為何説奉俊昊的《寄生蟲》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 2天前 湖南法官遇害嫌疑人向某:曾身陷勞動糾紛案,被指性格偏執 2天前 礦洞尋“寶”,藏在石頭裏的生命 3天前 調查|社區團購曝品控隱憂:599元買阿瑪尼手錶,難驗真身 3天前 當大學變成公司,高校教師也難逃“學術KPI” 4天前 奧數杯賽“歸來”:競賽變“研學”,答題成“闖關” 4天前 京華物語㊲丨過去老北京的服務業,都有哪些行當兒? 5天前 現實生活中的“拆彈專家”:一旦錯了就是粉身碎骨 5天前 紀念|沈昌文:我懺悔我的“不美” 6天前